猫有猫叨|那些年,留学给我带来的人生改变
名称:简猫在捡猫 评论:10+ 分享:2 笔记数:None 地址:None 粉丝:None 日期:2023-11-17 11:53:00 收藏:10+ 类别:normal
展开远程图
原网页
隐藏emoji
去掉双回车
查所有评论
未使用
未收藏
去视频水印
去图水印
🍳关于生存 · 异国读书时,没有任何一件事比“学会做饭”这事更重要!那会儿徒步买菜(因为没车),带着“瞎猫碰上死耗子”的精神捣鼓厨艺(也没啥教学视频),渐渐从厨艺小白进阶到“只要我感兴趣就能复刻个大概”的自给自足馋老板~除非是去纽约这样的大城市,留学生界盛传“顺便读了个新东方厨校”绝不是瞎编~ · 🐈是i耶?是e耶? · 我是在留学后,发现对于过去的自己存在很大的误解,起因在于我属于这样的i人:当我周围活跃着ii人,我便会主动,表现出e的倾向;当我周围是一帮真e,我就会退缩,盘算下一秒怎么逃之夭夭。 · 留学之前,我的交友与生活环境使我和比我更i之人臭味相投,因此觉得自己处事还大方,不拘谨,面对公众也不算怯场。如此对比,使我一度以为自己是习惯站出来,做一些偏向social或for the public的事情——但是我错了。 · 空降新闻系,周围全是double e的天赋型选手,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很i的——享受独处,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,对于任何“输出”都保持宁缺毋滥,小心谨慎的态度,只是需要我站出来,我也还ok…的吧。 · 由于这样一个文化环境的切换,自我认知浮出水面,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选择,也使我在更加浮动善变的世界里,始终尊重并尝试看清真实的自己。 · 🍻关于融入与归属 · 我是22岁留美读研,比很多美高和本科的学生都晚,在陌生的环境学习,生活,观察,使我意识到关于自己的某个隐藏事实:那便是我可能不是一个太需要融入和归属感的人。 · 异国他乡,常常听大家开玩笑,xx和xx一起玩,不跟别人玩,这一点无可厚非:族群,肤色,语言,文化,这些先天因素决定了每个人的交友方式和活跃范围。很多人会想更深地融入,这种对于融入与归属感的思考是过往不曾出现的。 · 不过也是那时候,使我更加看清自己的想法:某种程度上,所谓融入与归属其实是欲壑难填,并且它是堂而皇之地将他人看法高悬于自己之上。 · 我的性格里,并不太在意认同或者是否被接受,偶尔出现会被纳入某个群体的倾向,反而会下意识退缩。这个事情在年少时会有一些辛苦(比如你觉得有一点孤独),然而随着年岁增长,它便逐渐成为保护内核,取悦自我,随时构建并不惜推倒重来,更为灵巧的与世界联系的方式。 · 未完待续见图11-12 ·
🍳关于生存 · 异国读书时,没有任何一件事比“学会做饭”这事更重要!那会儿徒步买菜(因为没车),带着“瞎猫碰上死耗子”的精神捣鼓厨艺(也没啥教学视频),渐渐从厨艺小白进阶到“只要我感兴趣就能复刻个大概”的自给自足馋老板~除非是去纽约这样的大城市,留学生界盛传“顺便读了个新东方厨校”绝不是瞎编~ · 🐈是i耶?是e耶? · 我是在留学后,发现对于过去的自己存在很大的误解,起因在于我属于这样的i人:当我周围活跃着ii人,我便会主动,表现出e的倾向;当我周围是一帮真e,我就会退缩,盘算下一秒怎么逃之夭夭。 · 留学之前,我的交友与生活环境使我和比我更i之人臭味相投,因此觉得自己处事还大方,不拘谨,面对公众也不算怯场。如此对比,使我一度以为自己是习惯站出来,做一些偏向social或for the public的事情——但是我错了。 · 空降新闻系,周围全是double e的天赋型选手,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很i的——享受独处,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,对于任何“输出”都保持宁缺毋滥,小心谨慎的态度,只是需要我站出来,我也还ok…的吧。 · 由于这样一个文化环境的切换,自我认知浮出水面,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选择,也使我在更加浮动善变的世界里,始终尊重并尝试看清真实的自己。 · 🍻关于融入与归属 · 我是22岁留美读研,比很多美高和本科的学生都晚,在陌生的环境学习,生活,观察,使我意识到关于自己的某个隐藏事实:那便是我可能不是一个太需要融入和归属感的人。 · 异国他乡,常常听大家开玩笑,xx和xx一起玩,不跟别人玩,这一点无可厚非:族群,肤色,语言,文化,这些先天因素决定了每个人的交友方式和活跃范围。很多人会想更深地融入,这种对于融入与归属感的思考是过往不曾出现的。 · 不过也是那时候,使我更加看清自己的想法:某种程度上,所谓融入与归属其实是欲壑难填,并且它是堂而皇之地将他人看法高悬于自己之上。 · 我的性格里,并不太在意认同或者是否被接受,偶尔出现会被纳入某个群体的倾向,反而会下意识退缩。这个事情在年少时会有一些辛苦(比如你觉得有一点孤独),然而随着年岁增长,它便逐渐成为保护内核,取悦自我,随时构建并不惜推倒重来,更为灵巧的与世界联系的方式。 · 未完待续见图11-12 ·